5月29日,田先生初次来到内蒙古档案馆查阅利用大厅,想要查阅自己的招工表,用于办理退休手续。工作人员与他沟通后了解到,田先生于1979年在内蒙古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参加工作,1983年父亲退休后,按照当时子女顶替的政策,他被调回内蒙古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工作。现因身体原因办理提前病退手续时,社保部门告知其个人档案中缺少1979—1992年期间参加工作的档案。辛辛苦苦一辈子,奋斗过的青春却失去了意义,这让田先生非常苦恼。没有这段时间的档案,社保部门只能以1992年作为他参加工作的时间,这样就少了13年的工龄,每月的退休工资要减少1000多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损失,且想要提前病退的心愿迟迟不能实现,导致田先生心情十分焦急。
因我馆馆藏档案中涉及人员调动和招工的档案较多,田先生当天只查找到部分档案,两天后,他在爱人的陪同下又来到我馆希望能够继续查档。得知该情况后,保管利用部的领导十分重视,同工作人员一起想办法:由于内四建在乌海市,邰主任主动联系了乌海市档案馆,委托当地工作人员找到了田先生在内四建时1979—1983年的工资表。虽然找回了4年工龄,但与丢失的13年工龄还差9年!
经过我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从内一建的主管单位所移交档案中找到了田先生的调动工人介绍信,又从田先生接替父亲工作这条线索入手,找到田先生父亲在退休时填写的《退休干部呈请安排子女审批表》。当看到档案中反映出田先生相关信息的一瞬间,他的爱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份档案充分证明了田先生在1983—1992年的工作经历,使1979—1983年与1983—1992年这两段工作时间顺利衔接。至此,丢失的13年工龄全部找回,田先生终于可以如愿提前4年办理退休手续,这不仅能让他少交几万元的社保费用,并可顺利领取自己应得的养老金!愁容散去,田先生的脸上泛起笑容。
得知他将档案复制件交到社保部门,经审核可以如愿办理退休时,大家都感到很欣慰。虽然档案工作是平凡、默默无闻的,但看到利用者满意的笑容,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深入挖掘馆藏,充分发挥档案利用价值,时刻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