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 QQ
     发布时间:2024-07-07 16:05    来源:    浏览次数:     【关闭】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1997年、1998年先后被命名为新城区、呼和浩特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展览免费向公众开放。

近年来,自治区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和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深入挖掘馆藏档案资源,精心打造不同类型的主题档案文献展览。自治区档案馆又先后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党员干部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创建北疆模范机关先进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全区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点”等。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档案文献展厅对外开放主要有八个主题档案展览。

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文献展。展览通过馆藏珍贵文献图片和实物,概括展示祖国北疆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历史,进一步阐明“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突出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努力办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为实现“闯新路、进中游”目标,凝心聚力、奋勇前行。

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该展览精选240件珍贵档案文献,通过“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革命先烈的家风”“新中国成立以来优秀共产党员的家风”三部分内容,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家风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是廉洁文化档案文献长廊。该展览面积3600㎡,共六层,分为“坚定信念对党忠诚”“风清气正  永葆本色”“严格纪律  严守规矩” “言传身教  修身齐家”“一心为民  廉洁奉公”“传承文化  弘扬美德”六个专题,选用137件档案资料、图片、绘画,生动展示了百年党史中蕴藏的廉洁文化,展示了共产党人红色血脉、党性修养、初心使命、廉洁做事做人的高尚品德。

四是印章票证展。该展览精选馆藏1921至2019年共180枚印章,164件票证,以时间为线,通过29个篇章,精心打造内蒙古档案馆印章票证展,于方寸之间展现内蒙古近百年沧桑巨变的“独家记忆”。

五是“胜利烽火——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京津冀晋蒙档案史料展”。该展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北京市档案馆、天津市档案馆、河北省档案馆、山西省档案馆共同推出。本次展览以“胜利烽火”为主题,汇聚五地档案馆馆藏,精选出一批件珍藏的档案资料,全方位、多角度再现了抗战时期华北军民顽强不屈的英雄气概和浴血奋战的历史画卷,彰显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壮阔进程中的伟大抗战精神。

六是寻英雄足迹 铸忠诚之路——自治区公安系统一级英模事迹档案展。该展览将于近期开放。该展览旨在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征集到的1980年以来自治区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七位同志的150余件文书、照片、实物档案,生动展示公安英模无私无畏、忠诚奉献的感人事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北疆文化,激励各族人民不忘初心,团结奋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

七是内蒙古档案馆清末垦务档案展。该展览精选200余件珍贵档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开垦之始、察哈尔八旗放垦、伊克昭盟放垦、乌兰察布盟放垦、东西路垦务公司办垦、清查土默特地亩、绥远城八旗牧厂放垦、杀虎口台站地放垦、召庙地放垦、拨留学堂地、后套渠地放垦、阻垦抗垦及弹压、垦务弹劾案13个部分,回顾清末蒙地放垦的恢宏历程,展现内蒙古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奏响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的“档案强音”。

八是档案中的内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馆藏档案珍品展。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深度开发档案资源,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精选161件珍品档案,举办馆藏档案珍品展。内容涵盖内蒙古地区清代至近现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等方面,旨在从档案的角度客观诠释内蒙古,为深入研究重大历史事件提供充足的史料支撑,为助力自治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贡献档案智慧和力量。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

上午9:30-12:00  下午3:00-6:00

法定节假日除外

预约电话: 0471—486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