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档案馆发挥音像档案数字化专业优势,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传统载体音像档案进行数字化,挖掘珍贵历史资源,用档案讲校史,助力呼和浩特市教育事业发展。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建校至今已有120年,保存有大量的传统载体音像档案,但由于相应设备淘汰已无法播放利用。今年5月,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挑选出内容较为珍贵的音像档案共110盘,向自治区档案馆寻求帮助。自治区档案馆发挥技术优势,为这些音像档案进行载体修复及数字化采集、编目等工作,同时接收数字化副本进馆。
这批传统载体音像档案的形成时间为1963年—2012年,类型为开盘式录音带、卡座式录音带、VHS录像带、MiNiDV录像带等。经过数字化,音像档案内容得以完整显现,内容为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校园会议及学校举办的类型多样的课外活动记录,如:1963年学校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内蒙古第一批共产党人、时任内蒙古党委统战部部长、内蒙古人委副主席吉雅泰校友发言录音,宣读时任中共华北局书记苏谦益校友贺信的录音,建校82年校史采访录音、1903年--2003年《百年卓越看一中》纪录片、青年教师职业竞赛、对外交流等反映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发展进步的辉煌成绩。110盘音像档案产生175个电子文件,总时长为114小时09分,数字化副本存储容量379GB,采用档案级蓝光光盘和移动硬盘进行数据备份,6月末所有工作完成。
7月21日,自治区档案馆与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就音像档案数字化工作进行交流。自治区档案馆副馆长张帅及技术保护处、收集整理一处相关人员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牛杰及部分教师座谈。自治区档案馆将传统载体音像档案原件与数字化副本移交给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向自治区档案馆颁发“呼市一中数字化音像档案收藏证书”,为技术保护处毕晓然同志颁发“校史音像修复专家”聘书。
交流会上,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牛杰副校长对自治区档案馆表示感谢,他说,今年正值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一百二十年校庆之际,这批音像档案的挖掘,将更好的展现一中百余年的校史。自治区档案馆张帅副馆长表示,本次馆校合作,抢救与挖掘出一批珍贵的历史音像档案,使其能真正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这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的深入贯彻落实,也是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落地见效的生动实践。
双方还就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加强合作等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会后,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老师们参观了自治区档案馆“清末垦务档案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