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动态>馆务信息>正文
用活红色档案资源,打造文化育人新格局——内蒙古创新推出档案宣传“九个一”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 QQ
     发布时间:2025-02-05 17:48    来源:法治宣传处何春阳、刘殊林    浏览次数:     【关闭】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星空中,内蒙古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为我国第一个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她承载着厚重历史,享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档案馆深入挖掘档案故事,创新推出档案宣传“九个一”,巧妙地将红色档案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紧密相连、深度融合,让档案走出“深闺”,走进大众视野,绽放全新魅力。

一场文化盛宴:经典展览,凝聚团结力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文献展”,精选475件档案,以独特且深邃的视角,鲜活地勾勒出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康庄大道上勇毅前行。“李大钊在北京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民族团结佳话”、“闯新路、进中游”……一部厚重鲜活的历史长卷在人们眼前徐徐舒展。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办好两件大事这个部分内容选取的特别好,是我们培养年轻干部最好的精神养料。”内蒙古党校教研部“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岗前培训班暨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负责老师感慨到。

自2024年8月23日开展以来,100余家部门单位,7000多人次,走进“铸牢”展厅,透过档案,穿越时空,深刻感受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和强大凝聚力,体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使命。

一股清风正气:清廉家风,涵养党风政风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和传统,是党风、政风、民风最小的缩影。当党纪学习教育之风吹遍全党,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积极承办“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

展览精选240件珍贵档案文献,讲述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感人的家风故事。每一份档案,都像一面澄澈的镜子,清晰映照出共产党人廉洁奉公、严于律己的高尚品格,为子女、为后世树立起巍峨不朽的精神丰碑。

“身处基层,我们直接面对群众,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故事,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廉洁自律、勤勉奉献的重要性。”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人民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谈到。

自2024年5月20日开展以来,“家风展”参观人次超1.1万,参观者深刻领悟家风建设这座精神灯塔的非凡意义,为党风政风注入清正之气。

一次三级联动:走进基层,传播档案文化

“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档案馆携手呼和浩特市及新城区两级档案部门,深入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山水小区,共同开启“筑梦现代化・奋斗兰台人”档案宣传进基层之旅。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热情为社区群众答疑解惑,通过细致的讲解和手把手操作演示,教会群众借助“内蒙古掌上查档”微信小程序查询和利用档案资源。电子屏幕上,《第一个民族自治区的诞生》等馆藏红色档案视频循环播放,珍贵的影像资料吸引大量社区群众驻足。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带来的精彩歌舞表演,让档案文化与艺术表演完美融合,更是将整场活动的氛围推向高潮。


开展三级联动宣传进基层活动,让档案真正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在全社会营造出关心关注档案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为自治区档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一场视觉之旅:视频展播,展现红色魅力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深入挖掘档案资源,与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展全区“百馆百集”红色档案视频展播活动,68部匠心独运的作品脱颖而出,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历程,为观众呈上一场视觉盛宴,档案专题视频以烈火燎原之势,在社会各界激起层层涟漪,累计播放量突破百万。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勉励他们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总书记回信7周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精心制作红色档案视频《为人民服务 为时代放歌——档案里的乌兰牧骑》,生动还原六十多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迎风雪,冒寒暑,砥砺奋进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一次亲密接触:开放日活动,拉近档群距离

档案共享利用线上直播,是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为群众开展档案服务的一次大胆创新。直播期间,档案人员始终细致地讲解民生档案共享利用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对观众留言的各类疑问耐心解答。

“哎呀,以前真不知道档案跟咱生活这么贴近,今天可算长见识了!”。网友“青青子衿”在弹幕中留言。

奔腾融媒的记者受邀走进档案馆,开启“打卡档案馆开放日”直播之旅,7.6万人次同步观看。记者化身导游,引领观众漫步档案馆,从档案收集整理的精细流程,再到保管利用的多元场景,从“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清末垦务档案展”到“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印章票证展”……

足不出户,群众就能通过直播画面触摸到档案中的厚重历史,他们对档案工作的认知愈加清晰,理解愈发深刻,人民群众与档案工作之间的距离愈加亲近。

一段红色之旅:研学活动,点燃爱国热情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坚持用好红色档案资源,弘扬北疆文化,培养莘莘学子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情感。第三届中小学生红色档案研学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为青少年精心打造出一把通往历史宝库的金色钥匙。

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的师生走进档案馆,集体观看红色档案视频《国家的孩子》,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了解档案查阅利用流程,认真观摩档案工匠细心修裱破损历史档案。


“走出了教室、走出了学校,这样的过程使我们很快乐,让我们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而且红色知识既滋养了我们的品德,又激发了我们对国家的热爱,也使得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学生张桐赫深有感触。

“今天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档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好好珍惜和保护。”呼和浩特土默特学校的一名初一学生谈到。

一堂生动之课:档案思政,激发爱国情怀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充分发挥档案资源优势,助力思政课教学创新,特邀北京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董立敢来到档案馆,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的师生上了一堂生动且深刻的档案思政课。

庄严的升旗仪式后,董班长为大家详细介绍国旗相关知识,深情讲述国旗的诞生由来以及第一次升旗情景等国旗背后的故事,激发了师生对国旗的热爱和崇敬之情。他动情地说:“每升一次国旗,思想就得到一次升华,肩扛祖国第一旗,升起的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展示的是站起来的东方大国的尊严!”


“希望大家能以国旗精神为指引,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守护国旗那般坚守初心与梦想,将爱国之情深深扎根于心中,让那一抹国旗红,成为心中永远闪耀的光芒。”原解放军第253医院副院长、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军人代表周万友同志勉励在场师生。

一批文创精品:档案文创,传播文化魅力

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精心设计制作多种多样的档案文创产品,帆布包、徽章、印章、明信片等,为红色档案文化宣传拓展新路径、注入新活力。

时尚的帆布包成为流动宣传品,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董必武副主席的诗词更为其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明信片上的民族团结佳话,如同点点繁星,串联起内蒙古自治区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奋进的美好画卷;套章则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将档案文化与红色记忆铭刻其中……


“这个帆布包颜值在线、实用满分,还顺带把档案文化宣扬出去了,设计太绝了!”麻花板社区的一位大姐说道。

结合国际档案日宣传周,工作人员走进大街小巷宣传档案文化,向居民赠送档案文创产品。伴随这些档案文创走进千家万户,档案文化如春日夜雨,悄无声息地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一支专业队伍:志愿讲解,提升服务品质

在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一支由29人组成的志愿讲解先锋队脱颖而出,成为传播红色档案文化的生力军,为提高为民服务品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自治区档案馆专门邀请内蒙古展览馆金牌讲解员授课,从讲解技巧的细腻雕琢,到语言表达的精准锤炼;从肢体语言的优雅运用,到情感传递的自然流畅,为讲解员们全方位展现讲解艺术的魅力。

凭借扎实的培训成果和饱满热情,他们迅速投身于档案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截至2025年1月底,已成功接待自治区各级部门单位400余批次、2.5万余人次入馆参观,他们用真诚的声音、暖心的行动,为档案文化传承架桥铺路,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增添绚丽色彩。

展望未来,内蒙古自治区档案局、档案馆将秉持初心,砥砺奋进,讲好新时代内蒙古档案故事,展现新时代档案行业风采,让档案的光芒照亮更多前行的道路,让历史的回响在新时代激荡出更为磅礴的乐章,为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朝着“闯新路、进中游”目标稳步前行贡献档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