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档案动态>盟市信息>正文
铭记大青山烽火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内蒙古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与大青山民族工作典范的启示
───
分享到: 微信 新浪 QQ
     发布时间:2025-08-29 18:11    来源: 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馆长 赵永强    浏览次数:     【关闭】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血与火淬炼的岁月,内蒙古地区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和北方屏障,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呼和浩特市(时称归绥)及周边的大青山地区,正是这场伟大斗争的核心区域之一。依托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这一历史丰碑所展现的内蒙古抗战独特贡献及其蕴含的深远时代价值,特别是其在党的民族工作史上的开创性实践。

一、大青山作为内蒙古抗战的战略支点与多维贡献

大青山地区扼守平绥铁路,是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1938年,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了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英明决策。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历尽艰险,于1938年9月挺进大青山腹地(今呼和浩特市武川等地),点燃了蒙汉各族人民抗日的烽火。

大青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成功典范,其历史贡献是多维度的。军事屏障作用方面。像一把尖刀插入敌后,有效牵制了日军精锐部队,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和通往大西北的国际通道,有力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政治旗帜作用方面。在日伪严酷统治下,树起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的鲜明旗帜,粉碎了敌人“以华制华”“分而治之”的阴谋,凝聚了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意志,彰显了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民族工作典范作用方面。在复杂的民族环境中,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成功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党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光辉篇章;经济战线作用方面。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组织生产,保障供给,支援前线,展现了军民同心的强大力量。

二、大青山民族工作的开创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的生动诠释

大青山地区蒙汉杂居,民族关系复杂。日寇极力挑拨离间,妄图分裂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能否妥善解决民族问题,直接关系到根据地的存亡和抗战的成败。大青山的实践,不仅是军事斗争的胜利,更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伟大胜利,其核心经验具有开创性意义。

(一)旗帜鲜明坚持民族平等,奠定团结抗日政治根基,是大青山一切民族工作的出发点

党中央和根据地党组织反复强调民族平等,发布《关于蒙古工作的指示信》(1937)、《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1938)、《关于抗战中蒙古民族问题提纲》(1940)等一系列重要文件,明确要求消除历史积怨,团结蒙汉各族共同抗日。通过广泛宣传和实践平等政策,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将党的政治主张转化为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这一实践深刻体现了党是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核心力量。

(二)尊重差异探索区域自治,开创民族关系治理新路

面对民族间在文化、习俗、宗教上的差异以及共同抗日的现实需求,党在六届六中全会(1938)精神指引下,在大青山地区进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早期探索。党中央文件明确提出了民族自治、建立自治区域的思想。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建立民族联合政权(如1940年成立的绥察行政公署),明确规定并保障蒙古族干部在政权中的比例(不低于30%),让少数民族同胞真正参与到政权管理和抗日斗争中。这不仅是对“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生动践行,更是对“统一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根本制度的宝贵早期探索和实践来源,为日后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历史经验和实践支撑。

(三)大力培养民族干部,锻造薪火相传的骨干力量

党高度重视在民族地区建立组织、培养干部。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示大青山支队要“吸收蒙人中的知识分子,培养民族干部,做蒙民工作”。绥远党组织积极选送各族优秀青年(包括来自呼和浩特地区的青年)赴延安学习,接受革命理论和实践锻炼。这批经过革命熔炉淬炼的民族干部,不仅成为大青山抗战的骨干,更为日后内蒙古的革命和建设,乃至新中国民族工作的开展储备了关键人才。这充分展现了党的长远战略眼光和对民族地区长远发展的深谋远虑。

三、大青山经验的永恒价值与新时代传承是呼和浩特市的使命与担当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特别是其民族工作的成功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内蒙古人民进行伟大抗战的缩影,是伟大抗战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体现。其蕴含的历史经验,穿越时空,对新时代在内蒙古地区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

大青山抗战的胜利,最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最核心的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呼和浩特市作为自治区首府和民族工作重点地区,必须将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我们要从大青山“团结御侮”的历史中汲取力量,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讲好“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新时代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让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深深扎根于心。

(二)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大青山抗战时期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深刻启示我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呼和浩特市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处理好统一与自治、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关系。要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立足首府优势,在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上展现更大作为,切实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续写新时代“模范自治区”的荣光。

(三)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和干部培养,夯实长治久安根基

大青山抗战实践证明,坚强的党组织和高素质的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关键。呼和浩特市要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堡垒建设,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之成为维护稳定、促进团结、推动发展的坚强核心。要大力培养选拔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干部队伍,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在首府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呼和浩特市档案史志馆肩负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大青山的烽火岁月,是我们城市历史中最可歌可泣的篇章之一。我们将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为契机。一是要深化研究挖掘。进一步加强对大青山抗战历史,特别是民族工作史料的收集、整理、考证和研究工作,抢救性保护口述史料,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二是要创新宣传展示。利用馆藏档案、举办专题展览、编纂精品读物、开发融媒体产品,生动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大青山军民团结抗战、特别是开创性开展民族工作的故事,讲好呼和浩特在抗战中的贡献。三是要服务现实需求。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在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智慧和决策参考,让尘封的档案焕发时代光芒。

大青山的硝烟虽已散去,但熔铸其中的爱国情怀、革命意志、民族团结精神,历久弥新。它是我们这座城市、内蒙古自治区乃至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中流砥柱作用的认识,传承好大青山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呼和浩特力量!